||
千人计划专家、山东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友明
人才是第一资源。从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一直是山东省人才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高层次人才在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有着显著成绩,在创新创业方面表现卓著,推动着山东省经济的发展。
山东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友明,第十批国家创新“千人计划”获得者,就是作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到山东的科学家。1998年,张友明教授在德国工作期间,发明了DNA重组工程和直接克隆技术,解决了世界性难题,成为这一领域的国际领军人。回国后,张教授一直致力于大基因及基因组工程技术和抗肿瘤新药物的研发,并且凭借海外工作经验,推动着微生物科研向产业化的转化。
在一个秋日的早晨,记者来到山东大学明德楼,见到了张友明教授。温和、平易,总是带着微笑,是记者对张教授的第一印象。在愉快的气氛中,记者开始了对张教授的专访。
人才山东:张教授您好,您曾在德国学习生活了23年,2013年选择回国发展。请您谈一谈您在德国的求学和生活经历,并说一说您决定回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又是为什么选择了山东大学?
张友明:我是1990年从北京去的德国。当时德国大使写信来说,需要两个中国学生去德国学习。于是在卫生部的派遣下,我就去了德国的海德堡大学。海德堡大学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有近650年的历史,非常漂亮。当时我是在医学院学习。我的博士导师是德国留美回来的,出过国的德国人非常开放也非常友好,对我的学习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在这段时间里,我研究的内容就是肿瘤血管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当时,有一个问题引起了科学界的兴趣:为什么东方女性特别是日本女性患乳腺癌的很少?我们就去做了调查,发现是因为日本人豆腐吃得多。那么,是不是豆腐里有抑制肿瘤的成分呢?以此为基础,我们就开始分离豆腐里的有效成分,研究它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豆腐里的某种成分对抑制肿瘤血管的作用确实非常明显,研究结果在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博士毕业的时候,我获得了海德堡大学最优博士奖,这是海德堡大学授予博士的最高荣誉。
博士毕业以后,我进入了欧洲分子生物实验室(EMBL),这个实验室属于欧盟。建设经费非常充足,里面的人才也都非常优秀。在实验室里,我开始做肿瘤研究。当时,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西方医学界。西方人中,刚出生婴儿有很高比例患有新生儿急性白血病。这个概率非常高,而且治愈率非常低,一般婴儿六岁之前就会死亡。患有这类白血病的婴儿普遍存在染色体错位,我们就想通过人工制造染色体错位,来检验这类白血病是否真的由染色体错位导致的。但是,在这个时候遇到了一个问题,错位的基因很大,传统的DNA克隆方法改造不了如此大的基因。我们的工作重点就转向了寻找改造DNA大分子的方法。最终,我们发明了新的技术,也就是Red/ET 重组工程技术,它比传统分子生物学更高级,解决了大的DNA分子问题,这在世界上是很大的突破性技术,而且它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为了将这项技术转化成的产业成果,我们成立了基因桥公司。目前公司现在还在海德堡科技园,运营的非常好。
在公司,我一直做的是技术主管,负责研发工作,所以并没有放弃科研,期间也发表了很多很好的科学论文。从公司工作能回到山东大学科研单位,正是得益于科研工作一直没有停止。
从2005年开始,我就一直想回国,但是迫于孩子太小,而且公司也刚走入正轨,没能成行。但是从2006年开始,我跟湖南师范大学和中科院亚热带生态研究所就有合作,从此慢慢开始参与国内的科研工作。到了2013年,山东大学招聘生命科学院院长,我就报名回来了。由于我的技术是跟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加吻合,所以就被聘为重点实验室主任。
山东大学平台好,山东人也豪爽,跟湖南人“直筒子”性格很像。我带的学生几个很出色的都是山东人,现在这些人都在我的实验室。我在德国培养的学生大部分都跟着我回来了,我的团队很强大,对这一点我很自豪。
人才山东:您刚才谈到了针对肿瘤您所做的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我们都知道现在治疗癌症,针对不同肿瘤进行的靶向治疗已经成为共识。传统的DNA克隆技术受片段大小制约,在克隆改造产生抗癌药物的大基因片段时,风险大,成本高。由此导致抗癌药物价格也非常昂贵,那么,您是怎样克服这一难关的?
张友明:药物研究,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个领域,我一直都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转化到产品当中,真正为社会做出点贡献。抗肿瘤药物的市场需求非常大,我国每年有300多万肿瘤病人死亡,死亡率居于世界的前位。而且,肿瘤病人中有三分之二的病人来自贫困地区,很多病人迫于经济压力,会直接放弃治疗。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一个现状。
目前肿瘤的治疗药物,分为靶向药物和化疗药物。也就是生物治疗和化学治疗。化疗的缺点是不仅杀死肿瘤细胞,对身体其他部位也会造成伤害。比较来说,靶向治疗药物,只针对肿瘤,对人体的伤害要小得多。但是,由于靶向药物的成本非常高,一个治疗周期至少需要几十万的医疗成本,对大部分国内平民来说是治不起的。
为了降低靶向药物的成本,我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微生物药物领域。这也属于靶向治疗,只不过不再将有效成分从微生物中提取出来,而是将微生物定植于肿瘤里面,在定点位置产生抗肿瘤药物。同时,微生物自己可以还扩增,产生药物杀死肿瘤。最重要的是,微生物只是定植于肿瘤里,不在其它组织成活,所以药物不会对人体的其他部位造成伤害。如果此项研究能够真正有效果,转化成药物,它的成本是很低的。这也是我做研究的初衷,就是为普通老百姓做点贡献。
人才山东:目前我们国家一直在倡导产学研之间的合作,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您做了哪些工作?
张友明:我本人原来是在公司里工作,对转化看得很重。这些年山东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八十多项专利技术,但是只有少数专利被转化。技术只有转化才有意义,我的很大精力放在了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上面。前几天,山东大学与德州/禹城共建了生物工程应用技术研究院,主要用于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现在国家对科研的要求非常正确,做科研的人不应该只发表文章,也得有产业化的成果,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只有转化成生产力,科技成果才有意义。
人才山东:我们了解到,您回到山大以后,组建了一个年轻的科研团队,咱们实验室在人才培养方面情况如何?
张友明:准确的说,这个年轻科研团队,是我在德国开始组建的。目前包括博士生和硕士生,已经有三四十个人。能做成这么大的团队跟山东大学的关系很大,在引进人才申请资源等方面山东大学都给予了我大力支持,对此我非常感激。
此外,山东大学-Helmholtz 生物技术研究所,于去年建立,已经在青岛运作。山东大学-Helmholtz 生物技术研究所由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德国亥姆霍兹感染研究中心和药物科学研究所共同建立,这为发挥各自优势,构建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进行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同时,我们也将聘请德国科学家来青岛对我们的硕士、博士进行联合培养,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他们的科研水平和动手能力。
法律申明|用户条约|隐私声明|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www.kwcg.ca
GMT-5, 2025-10-7 16:24 , Processed in 0.03363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