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被燙傷了,一種神奇的植物果實救了孩子!圖中的寶貝當時是1歲零三個月,女孩,剛剛會走路,在2014年的12月2號,家裡人燒了一壺開水,女孩不小心打翻了,從她的頭燙了下來。家裡人立刻送到當地專門的治療燒傷、燙傷的醫院。在醫院的費用,一天是1000元。當時醫院的院長說,小女孩至少要20天才能出院,而且臉上會有疤痕。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女孩的下眼皮會外翻!!(這樣,孩子的一生就毀了!長大後,無論是就業,還是婚姻,,毫無疑問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後來有一位遠方親戚知道這件事後,立刻趕到小女孩的身邊。建議用沙棘來治療。沙棘對燒傷、燙傷的驚人效果!所有的皮膚問題, 包括牛皮癬,褥瘡,爛瘡,潰瘍等,它都可以解決!现代医学研究,沙棘可降低胆固醇,缓解心绞痛发作,还有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沙棘果实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
醋柳果、醋刺柳、酸刺、黑刺、醋柳、沙枣、达尔、大尔卜兴、酸刺子、酸柳柳、其察日嘎纳、黄酸刺、酸刺刺 | |
功效作用 | 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 |
---|---|
英文名 | FRUCTUS HIPPOPHAE |
始载于 | |
毒性 | |
归经 | |
药性 | 温 |
药味 | 酸、涩 |
沙棘是植物和其果实的统称。植物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国内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等地。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农牧鱼业等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沙棘果实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沙棘可降低胆固醇,缓解心绞痛发作,还有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
目录 |
种中文名:沙棘
种拉丁名: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
科中文名:胡颓子科
科拉丁名:Elaeagnaceae
属中文名:沙棘属
属拉丁名:Hippophae
其它属名:醋柳(山西)、黄酸刺、酸刺柳(陕西)、黑刺(青海)、酸刺(内蒙古)
药名:沙棘
别名:达尔、沙枣、醋柳果、大尔卜兴、醋柳、酸刺子、酸柳柳、其察日嘎纳、酸刺、黑刺、黄酸刺、酸刺刺。
拉丁药用植物名:
1.Hippophae rhamnoides L. subsp.sinensis Rousi [H.rhamnoides auct.non L.;H.rhamnoides L.var.procera Rehd.] (中国沙棘)
2.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yunnanensis Rousi(云南沙棘)
拉丁中药名:FRUCTUS HIPPOPHAE
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中国沙棘和云南沙棘的果实。
功效分类:止咳化痰药;健胃消食药;活血散瘀药。
1、中国沙棘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1-5m,高山沟谷可达18m。棘刺较多,粗壮,顶生或侧生;嫩枝褐绿色,密被银白色而带褐色鳞片或有时具白色星状毛,老枝灰黑色,粗糙;芽大,金黄色或锈色。单叶通常近对生;叶柄极短;叶片纸质,狭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8cm,宽约1cm,两端钝形或基部近圆形,上面绿色,初被白色盾形毛或星状毛,下面银白色或淡白色,被鳞片。果实圆球形,直径4-6mm,橙黄色或橘红色;果梗长1-2.5mm。种子小,黑色或紫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9-10月。
2、云南沙棘 本业种与中国沙棘的区别为:叶互生,叶片下面通常被锈色鳞片,稀为带灰白色;果实圆球形,直径5-6mm;种子黑色,椭圆形,长约3.5mm。
生态环境
1、中国沙棘:生于海拔800-3600m的阳坡、沙漠地区河谷阶地、平坦沙地和砾石质山坡。
2、云南沙棘: 生于海拔2200-3700m的干涸河谷沙地、石砾地或山坡密林中至高山草地。
沙棘的地理分布很广,在东经2°-123°北纬27°一69°之间,跨欧亚两洲温带地区,分为六个种和十二个亚种。我国是沙棘属植物分布区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国家。目前有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北、甘肃、宁夏、辽宁、青海、四川、云南、贵州、新疆、西藏等19个省和自治区都有分布,总面积达1800万亩。
1、中国沙棘:分布于华北、西北及四川等地。
2、云南沙棘: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中国天然生长的沙棘亚种,面积最大,占我国沙棘资源面积的80%以上,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目前我国在水土流失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即是这种沙棘。
中亚沙棘,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天山以南。 中亚沙棘的生境,远处杨树后的雪山是昆仑山脉
西藏沙棘,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肋果沙棘,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蒙古沙棘,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天山以北。俄罗斯主要以这种沙棘为育种材料,培育出了大果沙棘良种。
柳叶沙棘,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开发研究较少。
云南沙棘,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等地区。开发研究较少。
江孜沙棘,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青藏高原东部。开发研究较少。
沙棘是一种含有多种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多种氨基酸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的药用食物。地球上生存超过两亿年的植物;沙漠和高寒山区的恶劣环境中能够生存的植物; “地球癌症” — 砒砂岩地区唯一能生长的植物;西部大开发生态环保价值最高的植物;完全在无污染环境中生长的绿色植物;世界植物群体中公认的 Vc之王;一个被中国中医药典和世界药典广泛入药的植物;被国家卫生部确认为药食同源的植物。
沙棘果和油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降低胆固醇,缓解心绞痛发作,还有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有祛痰、止咳、平喘和治疗慢性气管炎的作用;能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消化不良等,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结肠炎等病症疗效显著;对烧伤、烫伤、刀烧、冻伤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妇女宫颈糜烂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沙棘最有价值之一的就是沙棘油,沙棘油中含有206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其中有46种生物活性物质,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A、黄酮等,具有抗疲劳和增强机体活力及抗癌等特殊药理性能,具有保护和加速修复胃黏膜、增加肠道双歧杆菌的药性,有降减血浆胆固醇、减少血管壁中胆固醇含量的作用,能防治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症,并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沙棘果实中含有异鼠李素及其糖甙、槲皮素、山柰酚等7种黄桐物质,具有止咳、平喘祛痰、扩张冠状血管、降低胆固醇的效能,常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对治疗心绞痛有效率达94%。
沙棘中SOD活性成分丰富,每克沙棘鲜果SOD含量达到2746.0个酶单位,其含量是人参的4倍。它可以阻断因体内物质过氧化产生的自由基,而这种自由基与人体衰老、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目前,中国外对沙棘的开发利用方兴未艾。在国际市场上沙棘食品争相抢购,沙棘油每公斤可卖到60美元。俄罗斯等国把沙棘食品和饮料作为特需营养品,提供给飞行员、病人。中国生产的科林牌沙棘籽油是国内外公认的高品质、高技术保健食品,通过美国有机食品认证、欧盟有机食品认证、日本有机食品认证。并提供给国内以及国外各类人群,对增强身体免疫力,保持身体处于健康状态具有显著作用。沙棘油作为新时代的保健食品备受社会各界瞩目。
沙棘多分布于我国地广人稀的“三北”地区,未遭受污染,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用沙棘加工的食品、饮料、保健品等迎合了现代人返朴归真、养身保健的心理,同时,又可以满足人们从温饱食品向无污染、安全、营养型食品转变的追求,所以,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种植沙棘春秋两季均可。一般春季在4月-5月上旬,秋季在10月中下旬-11月上旬,树木落叶后,土壤冻结前。秋季栽植的苗木,第二年春天生根发芽早,等晚春干旱来临时树已恢复正常,增强了抗旱性,秋季种植比春季种植效果好。
每亩(666平方米)300株。株行距1.5米X2米。沙棘树是雌雄异株,雌雄比例是8:1。树穴的规格树苗的大小而定,一般为直径35cm,深35cm。苗龄是二年生的嫩枝扦插苗为好。
栽树时就怕窝根,如根系偏长,可适当修剪,使根厂保持在20-25CM即可。在填土过程中要把树苗往上轻提一下,使根系舒展开。适量浇水。树穴填满土后,适当踩实,然后在其表面覆盖5-10CM松散的土。
沙棘的生长分四个阶段:幼苗期、挂果期、旺果期、衰退期。定植后二年内,以地下生长为主,地上部分生长缓慢。3-4年生长旺盛,开始开花结果。成年沙棘树高2-2.5米,冠幅在1.5-2米。第五年进入旺果期。由于土壤条件和管理的不同,进入衰退期的时间也不一样,一般树龄15年后进入衰退期。
沙棘长到2-2.5米高时剪顶。修剪的要点是:打横不打顺,去旧要留新,密处要修剪,缺空留旺枝,清膛截底修剪好,树冠圆满产量高。
沙棘果实含黄酮类成分: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O-β-D-glucoside),异鼠李素-3-O-β-芸香糖甙(isorhamnetin-3-O-β-rutinoside),芸香甙(rutin),紫云英甙(astragalin)以及槲皮素(quercetin)和山柰酚(kaempferol)为甙元的低糖甙。还含维生素(vitamin)A、B1、B2、C、E,去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叶酸(folic acid),胡萝卜素(carotene),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儿茶精(catechin),花色素(anthocyanin)等。
种子含油,其中脂肪酸为: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s),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非皂化部分有:玉蜀黍黄质(zeaxanthin),隐黄质(cryptoxanthin),a-,γ-和δ-胡萝卜素(carotene),谷甾醇(sitosterol),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以及磷脂(phosphatide)。皮含5-羟色胺(serotonin),葡萄糖欧鼠李甙(glucofrangulin)。叶含抗坏血酸,去氢抗坏血酸,异鼠李素(isorha-mnetin)胡萝卜素。根皮合生物碱,根瘤含氯化血红素(hemin)。
⑴药材基源
【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中国沙棘和云南沙棘的果实。
【采收和储藏】9-10月果实成熟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⑵化学鉴定
【性状鉴别】果实类球形或扁球形,单个或数个粘连,单个直径5-8mm;表面棕红色或黑褐色,皱缩,多具短小果柄;果肉油润,质柔软。种子扁卵形,长2.5-4mm,宽约2mm,表面褐色,种脐位于狭端,另一端有珠孔,两侧各有一条纵沟;种皮较硬,击破后,子叶乳白色,油性。气微,味酸、涩。以粒大、肉厚、油润者为佳。
【显微鉴别】果实横切面:外果皮细胞一列,壁稍厚,外被白色鳞状毛。中果皮较宽阔,细胞壁薄,内含众多橙黄色或鲜黄色颗粒状物及油滴。维管束外韧型,位于中果皮内侧,排列成环。内果皮为1列无色的镶嵌细胞,种皮细胞紧密排列成栅状。子叶细胞充满糊粉粒及脂肪油。
【理化鉴别】取该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10min,滤过,滤液供下列试验:(1)取滤液滴于滤纸卜,喷三氯化铝试液,干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检查黄酮)(2)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及盐酸3-4滴,必要时置水浴上稍加热,显红色。(检查黄酮)
⑶中药药性
【性味】味酸;涩;性温
【功效主治】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主咳嗽痰多;肺脓肿;消化不良;食积腹痛;胃痛;肠炎;闭经;跌打瘀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沙棘果实营养丰富,据测定其果实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亚油素、沙棘黄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其中维生素C含量极高,每100克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可达到825—1100毫克,是猕猴桃的2-3倍,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含糖7.5%—10%,含酸3%—5%。
沙棘叶片含粗蛋白15.75%、粗脂肪9.48%、粗纤维14.04%、无氮浸出物54.84%,用沙棘叶可制作保健茶。
沙棘种子含油率10%—12%,果肉含油率14%—18%,是提取沙棘油很好的原料。
沙棘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酱、果脯、果冻、饮料、保健品等。
沙棘能显著提高人体的免疫机能。在1000多年前,人们发现经常食沙棘果的当地居民身体健壮,很少生病,特别是一些患有肠胃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治而愈。在西藏医药中,喇嘛称沙棘果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沙棘是个宝。它不仅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大显身手,而且对促进山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沙棘四大作用如下:
⑴恢复植被
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干旱少雨,土地瘠薄,大部分地区直接栽种乔木难于成活或成小老头树,植被恢复难度很大。而沙棘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特点,因此一般每亩荒地只需栽种120-150棵,4-5年即可郁闭成林。并且沙棘的苗木较小,一般株高在30-50厘米,地径5-8毫米,栽种沙棘的劳动强度不大,一个普通劳力一天可以栽沙棘5-6亩。这对西北地区来讲,能够有效解决地广人少的问题,便于进行大规模种植,快速恢复植被。
⑵减少泥沙
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大量泥沙淤积在黄河下游河道,使河床高出地面4-6米,最高达14米,而且每年仍然继续抬高。系整个华北平原、黄淮平原于一发的黄河大堤,建国以来先后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加高加固,现已超出被河地面十几到二十多米。大堤越高,决口泛滥的潜在危险就越大。黄河水患,依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泥沙问题是黄河水患的根源。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一是沟道,二是陡坡。陡坡由于土地瘠薄,施工困难,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个薄弱环节。而沟道不仅是泥沙的主要产区,也是坡面泥沙的通道。沙棘的灌丛茂密,根系发达,形成“地上一把伞,地面一条毯,地下一张网”。在一些陡险坡面上,沙棘利用其串根萌蘖的特性,可将这些人不可及的地段绿化。特别是沙棘在沟底成林后,抗冲刷性强,而且它不怕沙埋,根蘖性强,能够阻拦洪水下泄、拦截泥沙,提高沟道侵蚀基准面。准格尔旗德胜西乡黑毛兔沟种植沙棘7年后,植被覆盖度达61%,侵蚀模数由4万T/km2.a减少为0.5万T/km2.a。黄土高原虽有千沟万壑,沙棘却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快速的繁殖能力,是治理沟壑的“有效武器”。实践证明,沙棘是治理黄河泥沙的有效措施。
⑶ 恢复生物链
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以沙棘为先锋树种,不但能够快速恢复植被,而且能够尽快的恢复生物连。
沙棘不但自身能够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而且由于它的固氮能力很强,能够为其他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创造适宜生存的环境,是优良的先锋树种和混交树种。据调查,人工种植4-5年后的沙棘林内,杂草丛生,还有一些次生的杨树、榆树等树种,自然形成植物的多样性。试验研究成果表明,混交于沙棘林地的杨树、榆树、刺槐等与荒坡栽植的对照,分别提高生长量为129.7%、110.5、130%。据山西右玉县测定,六年生的沙棘林内,土壤有机含量为2.13%,氮量为0.11%,两项指标均比耕地高出1倍上。生长沙棘后的荒地不施任何肥料种植农作物,当年产量比一般农田高1倍以上,而且连种3年地力不衰。
⑷促进山区发展
沙棘是生长在干旱、贫瘠的不毛之地上的经济植物,其产品即可食用,又可药用。它的这一特点,是其他经济植物难于代替的。目前国际国内已开发出的沙棘产品有药品、保健品、酒、饮料、化妆品等多种产品。前苏联利用沙棘油为原料,开发出了近十种药品。国际上研究开发沙棘产品的机构和企业越来越多,发展势头很猛。我国近几年在沙棘产品开发方面发展也很快。随着沙棘产业的深入发展,必将带动山区沙棘加工业的发展,农民就可以通过采收沙棘果、叶增加收入。
|
沙棘是既可食用,又可藥用,營養價值頗高、臨牀治療效果顯著的天然藥用植物。前蘇聯學者研究發現沙棘果實中活性成分已達190多種,油中的活性成分有106種。2008年4月的國際沙棘研討會又公佈人類至今已發現了428種沙棘營養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
其中包括脂溶性維生素6種,脂肪酸22種,脂類42種,黃酮和酚類36種。這許多有效成分,說明沙棘是一種十分珍貴的藥用植物,既可以製成各種藥品,又可以製成各種功能食品,以及其它多種人類所需要的產品。
1977年,我國衛生部首次將沙棘正式列入《中國藥典》。沙棘對於治療各種疾病,預防各種疾病,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有着特殊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從目前人們研究沙棘的成果看,把沙棘稱爲人類健康的衛士,一點也不過分。 沙棘果中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C含量高達800—1500mg/100g,是一切蔬菜、水果之冠,具有“維生素C王”之稱。是山楂的20倍,獼猴桃的8倍,橘子的6倍,蘋果的200倍,西紅柿的80倍,葡萄的20,並且,沙棘所含維生素C相當穩定。
沙棘除含維生素C、維生素E、蔬菜、胡蘿蔔素外,還含有B族維生素,沙棘是維生素“源”植物。蔬菜、胡蘿蔔的生理功能,除已知的轉變成維生素A後,發揮維生素A的功能,如治夜盲症,骨質增生、促進雌雄生殖細胞發育、保護上皮細胞生長與分化、防止腺體萎縮等.有預防肺癌的作用。對宮頸癌、卵巢癌、食道癌、喉癌、口腔癌和鼻癌也有預防作用。對生物膜的保護作用,抗自由基和抗脂質過氧化作用,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促進肝細胞解毒作用,降血脂防治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延緩衰老、防治褐斑作用,保護神經系統和防治貧血等作用。 沙棘對人體的益處
1.對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的作用
國內專家研究表明,沙棘總黃酮可以治療冠性病、心絞痛,對心臟功能有加強作用,具有明顯抗心律失常作用。沙棘黃酮及其它活性物質具有調整血壓、軟化血管、改善血循環等作用,對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有防治和緩解作用,具有改善大腦供血供氧等作用。
對免疫系統是人類抵禦外界自身各種致病因素傷害的防線之一。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體衰老與許多疾病的發生及體內物質的過氧化作用有關。因此防止過氧化及清除體內過氧化產生的羥自由基及流行性氧自由基成爲抗衰老的關鍵。沙棘中的黃酮有直接捕獲超氧自由基和羥自由基的作用。V-E、V-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有抗氧化作用、可清除人體內的自由基,增加免疫功能,調節免疫活性細胞,有利於提高人體抗病能力、延緩人體衰老。
可見沙棘的有效成分具有清除人體內自由基的作用,從而提高免疫功能,對於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延緩人體衰老有着重要作用。另外,沙棘富含的多種生物營養成分對護理皮膚、防皺抗衰也有很好的作用。
2.抗腫瘤、抗癌作用
沙棘的抗腫瘤作用,除其通過免疫機制或其它途徑所起的作用外,還有直接抑制癌細胞的作用以及阻斷致癌因素的作用。據美國1992年科技10大新聞報道,B-胡蘿蔔素和V-E組合在一起,具有很強的防癌、抗癌作用。它可明顯減輕抗癌藥物對血液的毒性及消化道不良反應,增加患者食慾,預防和治療化療後引起的消化道粘膜潰瘍,提高機體免疫力,化療前1-2周服用效果更佳。放療病人外敷,可以大大減輕放射治療對人體的損傷,加內服,可減輕放療時的不良反應。對急性放射有防護作用,對重要內臟器官,如心臟、脾臟、肝臟、肺、骨髓均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具有保護造血器官,恢復造血器官功能之療效。有延緩衰老,防止脂質過氧化的作用,與服同等量的VE相比,沙棘油明顯優於VE。同時沙棘油對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調節作用是多環節、多水平,效果十分明顯。
3.抗婦科等炎症疾病、抗炎鎮痛作用
沙棘油具有明顯的抗炎鎮痛作用,有良好的化腐生肌作用,沙棘對口腔潰瘍、胃潰瘍的治療作用非常明顯,口腔潰瘍須敷在創傷面上,胃潰瘍以空腹內服效果更佳。對各種創傷(外敷),如燒傷、燙傷、刀傷、褥瘡、宮頸糜爛、子宮頸炎等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特別是治療燙傷,既止疼又不留疤。並能提高免疫功能。前蘇聯的沙棘油可內服也可以外用,用於治療輻射損傷、燒傷、陰道粘膜炎、子宮糜爛、胃和十二指腸潰瘍,均有良好的療效,對咽喉炎、扁桃腺炎、上頜竇炎、牙周炎等,均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沙棘油具有抗輻射,促進上皮組織再生的功能,可製成毓化妝品,以起到對人體護膚的作用。對燒傷、燙傷、刀傷和凍傷,有治療作用效果。每日於患處塗敷2~3次,即可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我國蒙、藏地區的牧民,常用儲存的沙棘果來治療家人或親友的傷風感冒,咳嗽哮喘,腸炎下痢,跌打損傷等疾病,且非常有效。
中國的沙棘,是黃土高原及其他水土流失地區的生態“維生素”,它營養素的富集,神奇的功能,被學術界譽爲“二十一世紀人類健康的保護神”。廣泛用於製藥業、保健品業、食品業、飲食業、化妝品業。沙棘產品是實實在在的“生態有機產品”和“綠色健康產品”!
4.抗衰老 美容 美膚
沙棘的有效成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具有清除人體內自由基的作用,同時又能增強免疫系統功能,調節免疫活性細胞,是一種有效的免疫調節劑,這對於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延緩人體的衰老,會有極其顯著的作用。沙棘籽油中的遊離脂肪酸、碳氫化合物、甾醇總含量、磷脂、VE、VA、類胡蘿蔔素等這些護膚的主要成分的含量很高,比其它植物高出幾倍,乃至幾十倍。這些物質極易被皮膚吸收,具有近似於皮脂的護膚作用。沙棘籽油中的皮脂成分與其中的維生素E、A、維生素原渾然一體,營養全面,效果顯著。
4.對呼吸系統疾病治療作用
沙棘果實具有止咳祛痰、消食化滯、活血化瘀的作用。沙棘含有的黃酮,主要成分之一是槲頭皮素,已經證明具有明顯的祛痰、止咳和平喘作用,該成分已成爲治療慢性氣管炎的主要有效成分。
5.對胃病等消化系統疾病的治療作用
民間早已用沙棘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包括胃、十二指腸潰瘍、炎症、消化不良等。關於沙棘治療胃潰瘍的作用,臨牀有不少報道。1959年,前蘇聯報道了患者口服沙棘油,每日3次(飯後服),34~47天可使用胃潰瘍的病情得到控制或好轉。沙棘油有明顯的抗胃潰瘍作用,還用來治療腸道的各種炎症和痢疾。用沙棘油製成的栓劑,用來治療直腸道疾病,如直腸炎、直腸潰瘍糜爛、卡他性直腸炎以及慢性結腸炎引起的內痾等病症,均有滿意的療效。
6.對肝臟等的保護作用
沙棘中含水量有的蘋果梭、草酸等有機酸具有緩解抗生素和其它藥物的毒性作用,保護肝臟。沙棘中卵磷脂等磷脂類化合物是一種生物活性較高的成分,可促進細胞代謝,改善肝功能,抗脂肪肝,抗肝硬化。另外,沙棘油對心臟、肝臟、肺臟及骨髓均有明顯保護作用。
7.健腦益智,促進兒童生長發育作用
沙棘含有多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不飽和脂肪酸,對兒童的智力發育及身體生長均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長期服用沙棘汁對兒童智力水平、反應能力及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體力均有良好的作用。
8.對眼科疾
用沙棘治療眼科疾病取得了顯著效果。用它可治療近視、青光眼、沙眼、凸眼性甲狀腺腫、角膜炎、水泡、眼皮燒傷和結膜炎等。前蘇聯曾報道了用沙棘油治療眼部燒傷的病例118人每天滴5~6滴沙棘油劑到結膜囊,可明顯縮短治療期。對於角漠成形手術後併發症的患者,每日3次滴沙棘油,連續30天,也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從上述對沙棘有效成分和沙棘藥理效應的簡要綜合分析來看,沙棘全身都有是寶。在一種植物中具有這麼多對人體的有效成分,至今在自然界並不多見。認識沙棘,研究沙棘,發展沙棘,善待沙棘,重視沙棘,重用沙棘,對於人類的健康事業,對於人類自身的發展和百利而無害。
2011年綠之韻成立沙棘事業部,全面推廣沙棘產品。爲全民健康帶來福音。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徐铭渔等,用沙棘油治疗慢性疮疡(褥疮)的研究,按照三类新药作了系统的实验:
第一类:清热解毒试验,包括耳廓肿胀试验、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棉球肉芽肿形成试验、抑菌试验;
第二类:为化腐生肌试验,包括实验性烫伤小鼠的治疗观察、实验性小鼠急性放射性皮炎(Ⅱ°)的观察;
第三类:扶正试验、镇痛试验。
通过这三类八项主要药效学试验证明,沙棘油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良好的化腐生肌作用,并能提高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扶正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院又进行了Ⅰ期临床观察,治疗褥疮病人与烧伤病人共2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这部分工作下在审报Ⅱ期临床研究。
塔吉克斯坦科学院化学所的列别杰娃等对实验动物注射沙棘油,注射期间的20—30天内抑制了小鼠皮下组织炎症的发展,并增强了炎症中心的抗炎作用。
从原苏联的沙棘系列药物证实,沙棘中含有180mg/100g以上的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蕃茄红素及其衍生物),维生素E含量有110mg/100g,还含有油酸甘油脂、脂肪酸、棕榈酸和硬脂酸。
这些成分中胡萝卜素——VA原,在机体中能形成维生素A,可促进新陈代谢正常化,促进损伤组织恢复;V—E是一种抗衰老的物质,它能阻滞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进而预防组织衰老。不饱和脂肪酸也是促进组织修复的重要物质。
前苏联的沙棘油可内服也可以外用,用来治疗辐射损伤、烧伤、阴道粘膜炎、子宫颈内膜炎、宫颈糜烂和胃、十二指肠的溃疡取得良效,且本品无毒副作用。
沙棘油对肠胃健康好处多多
我国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的江贞仪等研究,用沙棘油对醋酸法和利血平法所致的大鼠胃溃疡模型进行了治疗,发现的良好的促进胃溃疡愈合作用并优于西米替丁。将沙棘油进一步提取与分离,发现了β一谷甾醇—β—D—葡萄甙是沙棘油中抗胃溃疡的有效成分。
西安医科大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其中吴霭如等研究了沙棘油和复方沙棘油栓治疗慢性子宫颈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有效率达97%;车锡平等研究沙棘油栓的镇痛、抗炎作用,发现沙棘油栓药灌胃后,小鼠醋酸扭体反应次数明显减少(P<0.05),小白鼠热板法实验痛阈值显著提高(P<0.05),还可对小白鼠巴豆油致耳部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使小鼠醋酸腹膜炎症渗出明显减少,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
李明众等人用沙棘籽油与中药制成复方沙棘油对大鼠放射性食管炎和损伤进行了治疗,发现复方沙棘油的抗辐射效果优于单纯中药的对照组。认为这与沙棘油中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密切相关;
张文禄等研究沙棘对小鼠急性放射性皮炎和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所引起的急性放射性皮炎、粘膜炎症、非放射性的皮肤炎症、溃疡、伤口愈合不良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沙棘具有美容功效
徐汉卿等用沙棘油外用和内服,治疗黄褐斑、褐青色斑、慢性皮肤溃疡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樊玉林等以沙棘油应用于临床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56例,观察发现沙棘油粘度大,能使穿孔边缘的瓣膜对接合拢,促进伤口组织液、血液渗出与细胞浸润,能促进鼓膜上皮层及其它两层细胞的代谢,有利于鼓膜全层增生愈合。
并对沙棘油预防庆大霉素反应进行了动物实验,以耳蜗电图作用听功能变化指标,结果沙棘油有预防作用,可使听阈值恢复正常,还可使耳聋动物外淋巴中铁、锌含量提高,认为沙棘油的这种预防功效与其抗变态反应、调理免疫功能、改善营养、类针灸效应等有关外,更可能与其“类锌作用”或“调锌效应”有关,从而维护细胞膜的稳定性,抑制“铁禁闭失控”等到作用密切相关。
原苏联的Ъ.А.以沙棘油治疗扁桃体炎手术伤口愈合的试验证明,它可以使患者在手术后消除疼痛、减少反应、加速扁桃体龛膜的脱膜。
内蒙古医药总公司的王乃文等经4次对190只京白鼠分别采用60CO—γ放射线和深部X放射线照射,用喂饲和灌胃二种服用不同剂量沙棘籽油进行对比观察,其表明沙棘籽油对心脏、脾脏、肝脏、肺脏和骨髓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兰州医学院程体娟等研究用大鼠和小鼠作肝损伤模型,探讨沙棘籽油对肝脏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棘油对四氯化碳、乙醇、扑热息痛所致的肝损伤的SGPD、MDA、GSH等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形态学观察也有明显好转,与赵天德等研究相符。
山西省医药研究所侯文明等对沙棘果渣油进行了慢性毒性结果表明,当大鼠口服给予18g/kg剂量下(超过临床用量20倍),对人体不会造成不良影响,当果渣油在良好的条件下保存职要不发生脂质过氧化作用和耗败现象,它在实际应用中是无毒和安全的。
经致畸实验表明,果渣油对动物母体和胎仔也均未发现胚胎毒性和致畸效应。因而认为沙棘油可作为药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是安全的。它既可作为食物又可作为药物。
总之,对沙棘的抗炎生肌作用,专家们已作了大量的动物实验,采用利血平法、醋酸法造成大鼠胃溃疡模型,经沙棘油治疗,有明显的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用60CO照射小鼠造成急性放射病,用X射线照射造成放射性食管炎及皮炎,用沙棘油治疗也取得了良效。
各地专家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与临床试用,沙棘油对放射性皮炎、粘膜炎,以及非放射性炎症如褥疮、宫颈糜烂、溃疡等疾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表明沙棘油能抗炎生肌、促进组织再生、促进溃疡愈合。这部分工作,治疗宫颈糜烂的沙棘油栓正在进行Ⅱ期临床研究。
从抗炎生肌的功效来看,今后还能在这一方面研制出更多种新药与复方制剂。
法律申明|用户条约|隐私声明|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www.kwcg.ca
GMT-5, 2025-10-7 16:03 , Processed in 0.0458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