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滑铁卢中文论坛 返回首页

风萧萧的个人空间 http://waterloobbs.ca/bbs/?6191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美国国税局查账手法令人惊奇

已有 269 次阅读2016-9-12 19:37 |个人分类:美国| 美国


美国国税局查账手法令人惊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8日 13:48  金羊网-新快报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lcfa/20100318/13487588756.shtml

  罗慰年 时事评论员

  2月18日中午,会计师打电话来,说收到纽约州政府的一张通知。说公司去年没有按照季度报销售税。因为公司只做进口和批发,并不零售,故没有代政府收销售税。因而,也不存在交销售税的事。 

  跟会计师交涉后,我们都同意,这可能是个误会。 但必须向州税局提出要求改正。否则,必须缴纳50美元的罚金。立马赶到会计师处,签好要求改正的信,希望这次的乌龙不至于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被国税局查账,很多人都碰到过。通常,国税局会把每个人报税的数字,输进国税局的电脑系统,过上一遍。如果数字不对,会叫报税人补交或多退税。这样的事,只是例行检查。但是,有的时候碰到被人举报,国税局就会把保税单翻个底朝天。一笔一笔地查清落实。

  我的死党赵先生就遇到过这样的事。因为离婚打官司,赵先生的妻子没有得到预想的“横财”,于是在官司打完后向国税局举报了赵先生。赵先生麻烦上身。

  查账的是国税局一个叫菲利普的老头。他把赵先生的银行账单一笔笔对过,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妥。当然,他不会空手而归。既查之,必得之。一定要有收获,才对得起他的工资和辛苦。没有确实的证据可以让赵先生“大出血”,但又不甘白忙一场。菲利普跟赵先生谈起了条件。

  “你的商业收入,我相信不可能少于一万五千美元。”菲利普说。

  菲利普这句话,赵先生跟前妻离婚时在律师那里也听过。显然,菲利普是从那里得来的。可惜他们都不能从账目上证明赵先生有更多的收入。

  “那怎么证明不存在的收入呢?”赵先生问。

  “这就看你了。”菲利普说着,把头伸前点。“我们可以要求你提供更多的证据。这要花费很长时间。但是,如果你同意我们的这个估算。我们可以做个交易。”

  赵先生一言不发,看菲利普葫芦里卖什么药。

  “只要你同意按照我们的估算补交一笔联邦税,外加利息。罚金嘛,就免了。我们今天就把案子结了。两清。”

  赵先生想了想,为免更多纠缠,一咬牙,同意了菲利普的城下之盟。于是,两人握手,成交!赵先生这才明白,原来,国税局查账是这么个查法啊!

  赵先生公司的报税,去年也被国税硬生生地敲走了数百美元。因为公司的一个股东来自中国大陆,人不在美国,将来也不会领取社保,故不必缴纳社会安全税。但国税局却三番五次来信,说这位股东欠社安税。回信解释,过一段,复又来信,并且还加上利息和罚款。如此往复,风雨无阻。

  最后,国税局来函建议说,可以先交款,再申述嘛。当然,款交了去,定是肉包子打狗。但有一点好,自从把所谓“欠款”交去后,世界就安静了。自然,也不必再做申述,况且申述无门。

  4月15日,一年一度的报税大限日,转眼就快到了。从会计师处离开,心想,每年都是越近这个大限日,越多怪事发生。  

  回到家里,打开网络新闻,看到当天的一桩悲剧。上午10时左右,得州的乔·斯塔克先生先自焚家宅,再驾驶一架单引擎小飞机撞进德州首府奥斯汀国税局大楼,发泄对国税局的不满。

  斯塔克死前留下一封6页纸的遗书。遗书最后,斯塔克写道,“共产主义信条: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资本主义信条:各尽所蠢,按贪分配。”就冲着他能概括出“各尽所蠢,按贪分配”这八个字,我觉得他是个人才,真不该走极端。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美国人怎样查账
2016-09-10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84500.html

一, 提高查账效率才会有真账
    怎样才能只做真账,不做假账?那就是提高查账能力。假账很容易被发现和改正,真帐自然就做出来了。

    会计做帐,就是为了日后的看账查账。所以,从做账开始,就应该考虑怎样才能方便以后查帐。不方便查帐的会计帐,就一定是糊涂账,是假帐。

    在美国,政府税务部门到中小企业现场查账,每次只有两个人,花上半个小时,就能完成。对企业来说,这样的查账,一般七,八年才遇到一次,甚至更少。以这么低的查账成本,美国就能维护税收法律的尊严,做到政府依法征税,企业依法报税。

    我国查账,成本太高,效率太低。对一个普通的基层单位查账,上级派出十几二十个人,还要领导带队,在那里辛辛苦苦工作一两个月,也不足为奇。查账成本之高,效率之低,都可想而知。这么高昂的查账成本,就足以让经常性的查账成为不可能,也让通过查账来维护法律的尊严,实现科学管理成为不可能。

    与中国人相比,美国人是很相信会计的。银行的巨额贷款,凭着几页会计报表,就发放出去了。那可是真金白银啊!美国的骗子可不比中国少。会计报表有用,就会有人做假。如果没有查账能力,如果不相信会计,敢这么做吗?

    降低查账成本,提高查账效率,才会有真账。

    让我们来看看美国人是怎样查账的,会有好处。

    二,重新认识会计

    美国人查账有三个基本途径:经验,逻辑,和凭证。

    在展开讨论之前,首先要谈一谈对会计的重新认识。

    会计是科学。科学意味着什么?至少意味着三件事:第一,科学不代表正确。第二,科学都是有专业特性的。第三,科学的应用需要合作。

    把科学等同于正确,就是把科学当成迷信。科学追求真实。在追求真实的过程中会经历千百次的错误。与科学相辅相成的是经验。科学是共同的认识。经验是个人的体会。科学总结经验,经验验证科学。科学必须经受经验的挑战。没有挑战,就没有科学。害怕挑战,就是伪科学。

    会计是科学,就意味着会计报表中一定会有错误。发现科学原理不容易,正确运用科学原理也不容易。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科学道理,学生按照同样的科学道理做作业,错误五花八门。有能力发现错误,学生才能把本事真正学到手。会计也是这样。有查账的能力,才会有对会计的信心和尊重。我国的政府和企业都缺少查账能力,所以对会计有着普遍的不信任。

    科学都有专业性。“一把钥匙打开了千把锁”,这样的好事在科学领域里是不存在的。科学研究要分专业。数理化就是三大专业。各自有自身的科学原理和逻辑体系。没有一个科学道理可以解释所有的事物。即使把所有的科学道理全部加在一起,也不可能解释所有的事物。永远不可能。至今为止的科学发展的全部成果,也仅仅是在某些领域为我们的观察和思考提供了一些可靠的支点。

    会计科学给我们提供的是关于债权债务和盈亏分析的逻辑框架。今天的社会已经是一个债权债务无所不在的社会。每个人都在使用货币。货币是什么?不就是政府欠你债的凭证吗?每个人都在买东西。买东西不就是在通过债权的转移来达成交易吗?会计的逻辑框架不可能用来解释全部经济生活,但是为我们从债权债务和盈亏分析的角度来理解经济生活提供了可靠的支点。

    借助数理化的科学原理,人类已经建立起了现代科技和现代产业。借助会计的科学原理,不少国家已经建立起了宪政制度。什么是宪政制度?就是保护产权的制度,也就是保护债权债务的制度。债权债务在日常生活中的变化只能通过会计来反映。如果连债权债务的活动都没有清楚的记录,到处都是糊涂账,怎么可能去保护产权?宪政是以科学管理为前提的。只有运用会计技术,才可能做到税收法定,才可能建立预算制度,才可能在预算的讨论中体现民主,在预算的执行中推行法治,从而实现对产权的保护。这里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会计。

    科学的应用一定是合作的结果。专业人员必须面对市场需求,接受市场检验。

    会计的工作成果就是会计报表。报表的设计和制作是会计专业人员的本职工作。可是,我国的会计报表从格式到内容,都是党政官员决定的。这样的会计报表一定会失去科学依据,连党政官员们自己都不会相信,只是少数人邀功请赏的工具。

    专业人员应该为社会提供服务。公司老板为了经营管理要查账。政府为了税收要查账。银行发放贷款,保险公司计算保险费要查账。各级管理人员为了把握工作进度,自然要查账。千家万户在银行开户,使用信用卡,使用网银服务,也都要看账查账。每次收款和付款,都是一次查账。查帐的人虽然不一样,可是,谁都要查账。

    那么多人都在查帐,就是会计技术成长的动力。普及会计知识,统一会计账册格式,抛弃难懂的所谓专业名词,做出便于理解的会计报表,在所有的这些方面,美国人都比我们做得好。

    有了以上三点关于会计的重新认识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一项一项的讨论美国人怎样通过经验,逻辑和凭证来查帐了。

    三, 用经验来查帐

    用经验判断来查帐,速度最快。从最简单的例子开始。

    一个家庭的户主,是怎样计算盈亏的?

    假定,到今年年底家里有资产:房子估值220万,银行存款20万。还有负债:欠了房屋贷款80万。那么,这位户主心里算出的累计盈亏就是:220 + 20 - 80 = 160 。

    再假定,去年年底的资产:房子估值是200万,银行存款30万。还有负债:欠了房屋贷款90万。那么,去年的累计盈亏就是:200 + 30 - 90 = 140。

    年底年初,累计盈亏相差20万。这个20万就是这一年的盈亏。

    有了这样的经验估算,这位户主即使没有天天记账,也仍然可以清楚的知道盈亏的变化。

    这里已经揭示了会计学的基本原理:资产 = 负债 + 累计盈亏。

    这是一个恒等式。找到了恒等式,也就找到了科学原理。会计原理的含义完全可以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那就是用你全部的钱,包括自己挣来的和借来的,前人留下的和别人送给的,还有你的房产,汽车,股票,债券,包括你借给别人的钱,等等等等 ---- 全部的钱,减去你全部的债,就正好等于你的累计盈亏。

    如果把一个特定日期的资产的各个项目,负债的各个项目,以及累计盈亏,全都列在同一张表格中,这张表格就是会计最重要的报表:资产负债平衡表。如果没有错误,表格中的内容一定能满足会计原理的恒等式。

    在这个例子中,今年年底的资产就是房产估值220万,银行存款20万,合计240万。负债就是房屋贷款80万,加上累计盈亏160万,合计也是240万。两者正好相等。

    算出了累计盈亏,也就很容易算出当前的盈亏。因为在一个特定时期的盈亏,就是期末期初累计盈亏的差额。在上述的例子中,当年盈亏就是今年年底的累计盈亏160万减去去年年底的累计盈亏140万。所以,当年盈亏就是20万。

    一般的,要知道盈亏,就要把有关的收支都记在账上,才能计算出来。可是,会计原理告诉我们,无需天天记账,只要凭借经验,把握住少数几个数字,就能估算盈亏。

    家庭是这样。企业也是这样。只要凭借经验,估算资产和负债的主要项目,做一些简单的加减计算,就能估算累计盈亏了。

    凭经验查账,是老板的看家本领。凭经验判断盈亏,更是看家本领中的关键。

    比如说,一家进出口公司,或者批发公司,老板通常只要知道了应收款,应付款,库存,银行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这五个数字,就能把握公司的盈亏状况了。更简单一些,如果没有贷款,银行的存款也很少,那就只要知道应收款,应付款和库存三个数字,就能估算出公司的盈亏状况了。批发公司如此,其他公司也是如此。各行各业的老板一定都有估算公司盈亏的简捷方法。用他们凭借经验估算出来的盈亏数字和会计报表上依靠每天记账,计算出来的盈亏数字核对,就能知道会计报表是否可信了。

    老板看会计报表,就像老师看学生作业,标准答案早就已经握在手中。对公司盈亏情况的把握,老板常常比会计更清楚。会计报表一旦有错,老板立刻就会发现。

    经验判断,无所不在。不仅是老板,也不仅是对盈亏报告,凡是查账的人,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凭经验来对会计报表做出判断。任何一个人,即使不懂会计原理,在银行里存了多少钱,不用看银行的对账单,心里的估算都能八九不离十。如果有错,立刻就会发现。这就像我们虽然不知道手机制造的原理,可是手机如果出了故障,还是马上就会知道的。

    四,通过逻辑判断来查账

    如果经验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科学就成为多余了。

    科学尊重经验。科学也挑战经验。科学结论本身也要接受科学进步的挑战。靠什么来挑战?靠逻辑,靠事实。

    具体地说,从会计原理出发的逻辑判断主要有三个方面:对整体上的资产,负债和盈亏的逻辑判断,对资产负债平衡表中每个项目的逻辑判断,以及对于盈亏的逻辑判断。分别叙述如下。

    首先是在整体上的逻辑判断。资产 = 负债 + 累计盈亏,这个恒等式就是会计逻辑体系的出发点。所有的会计报表,最后的逻辑检验都是在资产负债表中完成的。分别作出的各种会计报表中的数字,最后汇总,填入资产负债表,如果不能满足这个恒等式,那就一定是错了。如果没有能力做出资产负债表,那就等于没有会计。

    现在我国的各级政府都根本不做资产负债表。搜集那些经过党政官员们精心选择和炮制出来的所谓的会计报表中的数据,填入资产负债表中,是怎么都满足不了会计原理的恒等式的。仅此一点就能知道他们做的都是假账。

    资产负债表不仅是会计报表逻辑的起点,还是政府和企业对财产权利的自我认定。要想限制各级政府的权力,首先就要知道各级政府有哪些财产,也就是政府的财产权力的界限在哪里。政府有哪些财产呢?应该都在资产负债表上写得清清楚楚。不是别人写的,都是政府自己写的。不是偶然写的,而是在每年的会计报表上都要写得清清楚楚的。我国的各级政府都不做资产负债表,不是意味着没有财产权力,而是在默认各级政府都有不受法律限制的财产权力。所以,想要限制各级政府的财产权力,第一步就是让政府做好资产负债表。

    其次,是对资产负债表中每个项目的逻辑判断。资产负债表中的每个项目,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库存,应收款,应付款,贷款,等等,在定期做出的会计报表中都一定会满足逻辑关系:期初总值 + 期间新增总值 - 期间减少总值 = 期末总值。比如说,今年年末的固定资产总值一定等于年初的总值,加上这一年中的增加值(新购买的固定资产),减去这一年的减少值(折旧和卖出的固定资产)。

    这样的道理虽然简单,可是,我国的各级政府,没有哪个是可以经得住这样简单的逻辑审核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资产,又承担了哪些债务。书记市长不知道,财政局长也不知道。上届政府借债的人早就走了,本届政府还债的人只管应付眼前,又何必去知道那么多?为了了解地方政府究竟欠了多少债,中央政府曾经一次次的到各地调查。每次调查都说这次搞清楚了。谁信?这些应该通过正常的会计制度来保证完成的日常工作,现在都成了难题。各级政府都是一笔糊涂账,怎样取信于民?看着自己任命的各级官员都浸泡在假账和糊涂账中,中央对他们的信任又从何谈起?

    在我国,从政府到企业,都没有按照会计原理认真做好会计报表。现在的党政领导要求会计做的都是“决算表”。“决算”是相对“预算”而言的。我国至今为止都没有建立起起码的预算管理制度。没有预算,决算又从何谈起?

    会计是科学。会计报表不是想怎样做,就可以怎样做的。物理和化学的实验报告都有严格的规范,其中的每个名词都有明确的定义,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随意改变的。会计科学的要求也是这样。包括盈亏表在内的所有的会计报表,都是从资产负债表中派生出来的。每个会计名词都是在资产负债表的逻辑结构中明确定义的。每个数字都是必须通过资产负债表的逻辑验证的。

    现在政府决算表中的数字,都是各级党政官员决定的,都是为了讨好上级的数字。企业决算表的数字,都是和政府博弈的结果。做决算表,真假不重要,迎合上级的偏好才最重要。决算表做到今天,说假话已经成为习惯,成为传统。真正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反倒无人问津了。

    还有,对于盈亏的逻辑判断。资产负债表和盈亏表是最重要的两份会计报表。其中的逻辑关系是:期末的累计盈亏 - 期初的累计盈亏 = 本期盈亏。换句话说,也就是资产负债表中的期末期初的累计盈亏的差额应该正正好好等于会计天天记账才能做出来的,对盈亏有着详细说明的盈亏表上最后的盈亏总额。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有了本期的盈亏总额,就可以核查各个预算项目的实际的盈亏了。在严格的预算管理中,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要先建立项目预算,都要有项目负责人。落实到会计上,每一个项目都应该有独立的盈亏核算。把一个时期的各个项目的盈亏全部加起来,就应该正好等于这个时期的盈亏总额。有了这样的逻辑,就很容易发现各个预算项目盈亏计算的错误了。因为盈亏的总数已定。任何单个项目的盈亏计算错误,都会造成相加出来的盈亏总额与已知的盈亏总额不相等。错误就会明显的暴露出来。

    在预算管理中,预算项目的收支报告和盈亏核算都要项目负责人审阅签字。有了预算管理,这样的查账,在日常工作中就完成了。我国没有预算管理,这样的日常的查账也就不存在了。

    对会计报表的逻辑判断,主要是以上三点。除此以外,各种依靠常识的逻辑判断也无所不在。

    比如说,一个企业的收入和支出总额应该和银行对账单上记载的资金流量和流向相一致。

    再比如说,每一笔收支的收支方名称应该和对应的用途相一致。交税一定是交给政府,不会交到家具店去。水电煤气的收款人不会是航空公司。等等。依靠常识的逻辑判断就能把这类错误全都核查出来。

    五, 通过原始的收支凭证来查账

    查账,一定会查看原始的收支凭证,也就是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发票,收据和相关的文件。这些都是会计的事实依据。

    没有了事实依据,逻辑再好,也是虚构的故事。

    说到通过原始凭证来查账,在我国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把那些已经入账的发票和收据统统翻出来,一张一张的核对,看里面是不是有假发票。能够查到假发票,就是查账的工作成绩了。这是多么愚蠢的工作方法啊!用这样的方法,查账的人几乎要把原始凭证全部核对一遍。这就难怪要用大量的人力了,而且成效极低。

    美国人查账也要看原始凭证。但是,另有一套做法。

    美国人查账,首先要看的不是原始的收支凭证,而是开户银行的对账单,以及会计报表上关于每一笔出现在银行帐号上的收入和支出的完整的解释。

    相应的,美国的会计做帐,首先就是要解释在每个银行帐号上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银行的对账单是分别银行帐号的。所以,美国的会计平时做帐,也要分别银行帐号来记录每一笔收支。记账的时候,首先要确认是在哪一个银行的哪一个帐号上发生的。日期,编号,收支方的名称,金额,都要和银行的记录完全一一对应。还要做出关于用途的会计解释(会计科目)。不仅如此,为了便于预算管理,每一笔收支还要记录到所属的预算之下。最后,如果有必要,还要有简单的备注。所有这些都是在记账的时候一次完成的。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记录。只要这个记录存在,所有这些信息就全部都存在,一项都不缺少。如果有现金收支,那就在会计账册中象银行账户一样的开设现金账户,并用同样的方法来记录现金收支。

    在美国,银行和现金账户上的收支记录,也就是原始收支凭证的索引。通过这些收支记录,原始凭证就能随手取到。

    如果会计的报表不能准确记录银行帐号上的收支,日期,收支方名称,或者金额有错误,关于用途的解释(会计科目)不恰当,那就是重大问题。在美国,遇到税务局查账,不需要再看原始的发票收据,就等着罚款了。

    美国的会计做账,都是实名入账。银行的对账单中,都会写明收支方的名称。因此,美国会计做帐,也都必须写明收支方的名称。我国现在的会计,连实名入账都做不到。在记账的时候就丢失重要的信息,是我国现在的会计制度的重大缺陷。这种记账方法好像是专门为坏人做坏事设计的。

    为什么查账一定要看银行对账单?因为实际的收支,不是通过银行,就是现金。现金的来源,最终还是银行。所以,会计账目要清楚,首先就要把银行账号上的收支往来解释清楚。

    就社会面上来说,只要能解释清楚银行账号上的每一笔收支,会计报表也就基本上能反映社会的整体状况了。这才是大局。有了这个大局,就有了方向。丢掉了这个大局,查账就只会停留在旧时代里老财主防范管家偷钱的做法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到的只有一张一张发票上的对和错,发现的只是个别事件,对社会的整体面貌和时代的变迁却一无所知。

    说过了银行对账单在查账中的作用,现在再来说说发票和收据。

    发票产生于交易之中,是买卖双方交易的证据。有买方,就一定有卖方。有卖方,也一定有买方。什么是真的发票?那就是买卖双方都承认的,在各自的会计记录中都可以看到的发票。通过这些发票,不仅能看到每一笔交易的内容,还能计算出生意的规模。至于发票是谁来印制,并不重要。美国的公司都可以自己印发票。文具店里也可以买到空白发票。为了防止遗漏和重复,发票和收据都必须有连续的编号。

    美国的企业每年申报收入的同时,相应的账单和收据也都整理完毕,随时待查。美国税务部门如果怀疑发票的真实性,就去查看银行对账单上的记录,或者调查交易的另一方。在没有电脑的年代就是这样做的。现在做起来就更容易了。

    美国社会极为重视原始凭证。伪造凭证是重罪。政府,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各种大公司都掌握着大量的原始凭证数据。通过大数据运算,他们都能独自完成社会分析,把握行业特征,发现异常现象,确定查账的对象和改进管理制度。这样查账,可以成批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相比我国查账的一张一张看发票,工作效率自然大不一样。

    我国的发票几乎都是政府有关部门印制的。我们到超市去买东西,超市给我们出具的发票(俗称小票),政府是不承认的。买东西,可以要发票,也可以不要发票。如果需要发票,就要到专门柜台,去“开发票”,拿到政府印制的发票。不论买什么,开出来的发票上从来没有购物明细,而且为了报销几乎都统称是文具。一个超市怎么可能卖掉那么多文具?用这些政府印制的发票,既不能证明任何一笔交易的真实性,也不能计算出商家实际的销售总额。

    因此,不能不说,这些政府印制的发票只能被认定是假发票。政府带头做假发票的结果是,制作假发票在我国已经成长为一个颇为壮观的产业,而包含交易实际内容的真正的发票却很少有人重视。

    假发票,做假账,问题谁都知道。比做假账更可怕的是整个社会,从上到下都已经习以为常。特别是党政高官,都以知道做假行为而自以为聪明,同时又无动于衷,放任自流。这是比贪污钱财更可怕的腐败。官场的这种腐败,更助长了社会上的种种歪风邪气。

    六, 会计改革是推行宪政的必修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必须以真实可信的会计为基础。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建立可信的会计体系必须做到:要有以可信的账单和收据作为依据的事实,要有以会计原理和生活常识作为依据的逻辑判断,再加上来自全社会各个角度的经验验证。

    为了提高查账的效率,我国的会计必须首先改变记账方法。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在会计账册的设计中,要把每家银行的每一个帐号,以及每个现金账号都分开设置。

    会计记账,首先要明确发生收支的银行帐号,或者现金账号。

    会计要做到实名入账。收支方的名称必须和银行对账单上的记录一致,是真实的收款人或付款人。

    在每一笔收支的记录中,日期,编号,收支方的名称,金额,用途(会计科目),以及所属的预算项目等等都要记录在一起,一次完成,以此来保证每一笔收支记录的完整性。

    还有,银行必须提供永久可查的月度对账单。

    从技术上来说,这些改变并不困难。只要在现在的会计软件上略作修改,最多半个月就能完成。一旦改变,查帐就容易多了。

    有了便于核查的会计记录,就可以要求各级政府和企业都做好资产负债表了。做好了资产负债表,盈亏表和其他会计报表就不难完成了。

    有了这样的改变,各种有现代技术含量的查帐办法就都可以使用了。真实的会计账目就可以做出来了。

    在美国,只要花100多美元从文具店买到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会计软件,就能做出资产负债表和包括盈亏表在内的所有的会计报表。还能根据需要,让使用者参与会计报表的设计,做出既符合会计规范,又体贴人意的会计报表。并且,能做预算管理。不论是当前的,还是过去任何时候的各种会计报表都会自动形成,随时待查。报表中的任何数字,都能很方便的跟踪到相关的银行账号和现金帐号上的记录,找到原始的收支凭证。

    中国虽然已经能让卫星上天,可是,要做好这些只有加减乘除运算的会计却还遥遥无期。因为几乎没有人想到,这也是改革。这是推行宪政的必修课。

    会计改革,要以保护产权为目的,以会计的科学原理为工具,以会计队伍为骨干,以社会需求为动力。这将是一场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既是经济改革,也是政治改革。

    会计技术的普及程度,反映了一个社会科学管理的普及程度。哪一天,我国的政府和企业都能享受优质的会计服务,会计改革就成功了,中国离开宪政也就不会太远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法律申明|用户条约|隐私声明|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www.kwcg.ca

GMT-5, 2025-10-7 08:15 , Processed in 0.03782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