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滑铁卢中文论坛 返回首页

风萧萧的个人空间 http://waterloobbs.ca/bbs/?6191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David Shambaugh 是华尔街日报说中国即将崩溃

已有 337 次阅读2016-3-3 08:15 |个人分类:中国| 华尔街日报, 中国人, 夕阳红, 长城, 朋友

David Shambaugh  是华尔街日报说中国即将崩溃


        2015年3月6日,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教授David Shambaugh 沈大伟 在《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即将到来的中国崩溃”(The Coming Chinese Crackup)的长文:“我们不能预测中国共产党将在什么时候崩溃,但很难不得出结论说,我们正在目睹它的最后阶段。”文章发出后,引起轩然大波.
       沈大伟赶紧自我解脱,说:那篇文章标题不是我取的,而是《华尔街日报》编辑取的。当我在文章发表前日的晚上知道这个标题后,我让他们改标题,他们回复我:“对不起,大伟(David),已经去印刷了,来不及了。”事实上,我整篇文章的逻辑不是在讨论“中国崩溃”,而是在讨论我关注的中国共产党的收缩(atrophy)问题。
       首先,把读者的评论复制在前面。看看同胞如何看待民主。
       显然,同胞们已经看清楚,民只是一副毒药。
       愚昧的西方学者和政客,正在用这副毒药危害世界。

       读者的评论:

    方的馒头
       王文说的很好。沈大伟为了迎合西方的低级趣味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立场所以被疏远抛弃,现在他后悔了,就这么回事。

 青山在,夕阳红
     政治改革?西方做梦都在想中国人自毁长城,我们的制度比你们高效迅速,为什么要改革?要改的应该是你们。

    金古黄梁
       不认为你是朋友是因为看到了你友好外表下改造中国的真心。让中国变得更好?你的好是以西方中心为标准的吧。别的不说,说中国的金融领域需要全面改革,改成什么样呢?还不是改成华尔街那样玩残实体经济和普通民众。司马昭之心,现在大家都知道了

       晴空一鹤
1楼
       美国精英,最希望和一再呼吁的就是中国的“政治改革”,这是中国政府看得清清楚楚的。所谓政治改革就是推行“宪政”多党通过竞选演说和电视辩论后轮流执政。所以,这些人为了达到推动和实现中国“政治改革”的目的,别有用心地把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包括把经济泡沫破灭后的常规发展说成是“下滑”)归咎于没有进行“政治改革”。不过,中国人知道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知道“政治改革”的阴谋何在,知道政治改革后中国就会变成另一个苏联,知道“政治改革”后中国的社会矛盾将会更加尖锐、激烈,中国将会进入灾难时期》
       见你的鬼去吧,西方精英及其在中国的徒子徒孙、代理人们!
       他们一直这么做,也这么想的,他们也知道硬碰硬两败俱伤,要是真能武装干掉中国,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早就干了。现在他们就是寄希望于中国内部乱,内战,从中取利而已。

       等风来
        你不喜欢中国的批评,你喜欢中国稳定,通篇都是你喜欢这,你喜欢那,朋友不应该是双向的喜欢吗?朋友难道只有顺从你,才“爱”吗?朋友,合得来就多来往,合不来就少接触,在中国这叫不同不相为谋。为友之道应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把你的喜恶强加中国。
       提到改革,又是金融,又是政治,看看世界,吃了你这方子的不死也差不离了,有这么对朋友“好”的吗?我们接受不了残酷的爱。
       万一这药方以毒攻毒真能治病,万一哪天俄罗斯超越美国了,我们再跟着改,反正中国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70后小严
        对于沈大伟们来说还有一点最让他们难以接受,曾几何时,中国是他们可以教育、训导的国家,中国各阶层曾经非常重视他们的意见,做为美国有影响力的所谓中国通,他们经常成为中国高层的座上宾,而且事实上中国的很多改革也的确采纳了他们的一些意见,比如在加入世贸,经济政策也国际接轨等方面,可是,中国并没有如他们的意,或者说没有像当年的苏联那么愚蠢地听他们的话搞他们所希望的全面改革,反而在这几十年间,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而这恰恰是他们最不希望看到的。


中国崩溃论专家沈大伟:标题是《华尔街日报》起的 我跟章家敦不是一伙人

        2015-04-04 13:13:27


   http://www.guancha.cn/politics/2015_04_04_314800.shtml



中评社华盛顿4月3日(记者 余东晖)近期因为提出新版“中国崩溃论”而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美国研究中国专家沈大伟(David Shambaugh)2日晚上举行演讲会。面对各种对他论断的质疑,沈大伟准备了满满一页的六点回应。沈大伟表示,请外界不要将他与章家敦视为一伙,他认为自己说的与章家敦是两码事,且分析要复杂细致得多。

沈大伟3月6日在《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即将到来的中国崩溃”(The Coming Chinese Crackup)的长文,断定“共产党在中国的统治已开始进入残局(endgame)”。他写道:“我们不能预测中国共产党将在什么时候崩溃,但很难不得出结论说,我们正在目睹它的最后阶段。”文章发出后,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很多人都难以置信,一个曾经被视为美国“亲华红军”代表的知名“中国通”,何以态度骤变,如此危言耸听。

2日傍晚在其执教的乔治•华盛顿大学国关学院举行的这场演讲会,更像是危机公关会、媒体说明会,这是沈大伟发出惊人之语后,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演讲。一些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包括蓝普顿、狄忠蒲、戴博、雅胡达等,与许多媒体记者、大学生早早就到现场,准备聆听这位他们一向认为是权威的中国问题专家如何“自圆其说”。

演讲会以“十字路口的中国?”为题,沈大伟一开始就承认,中国之复杂之矛盾,令外界对中国的观察有时难免如“盲人摸象”。美国西海岸的人对中国的看法就比东海岸尤其华盛顿的人要正面得多。他认为,对中国看法的多元是好事,要透过中国和美国的棱镜,对中国进行比较分析。

接着沈大伟花了一个小时,从经济改革、加强创新、社会不平不稳、人口老化、反腐败、政治司法改革、推进城镇化、环境问题、中国形象与软实力、处理外交关系等10个方面,阐述中国面临的挑战。其间说到中国社会存在不公平现象时,沈大伟称中国的基尼系数全球最高,在场的另外一名中国问题专家狄忠蒲当场指出这种说法不对。因为不管是根据世界银行,还是中情局的估算,中国的基尼系数都与美国相当,比许多发展中国家低得多。沈大伟迟疑了一下,说自己一直以为中国的基尼系数全球排名前五,看来要重新考虑这个因素。

不过沈大伟准备的材料和数据相当充分,而且不全是讲负面因素,也讲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和正面因素。如果不是因为最近的惊人之语,听众一定会觉得这是一个相当全面客观的中国问题专家,尽管总体看法偏于消极。他的结论依然不变:中共面临的挑战并非难以逾越,但空前复杂。如果不改革,中国会停滞不前。中共前路坎坷,但应当有自信推进改革。

在演讲的过程中,沈大伟尽力想表明自己是客观的,并非对中国心存恶意,并对中国媒体最近因为他的观点对他大加挞伐表示不满。他屡次笑眯眯但语带讽刺地指着中评社记者说《中国日报》的记者“陈先生”如何如何。原来沈大伟把坐在前排的中评社记者误认为是《中国日报》记者。最后中评社记者不得不说自己不是陈先生,沈大伟连忙道歉认错人了,全场哄堂大笑。

精彩的在答问环节。人们最关心的是,沈大伟为何对中国的观感骤变,从一个“熊猫拥抱者”几乎要变成“弑龙者”的节奏?2009年到2010年他在中国访学期间,他到底看到什么,令他从中国回来后像是换了一个人?接连有记者问这个问题。

沈大伟承认,自己的观点是在演变中,因为他认为中国变了,所以他的观点也要变,他的研究不过是将中国变化的点连成线。他说,自己在中国那一年不是很令他感到振奋,因为他认为2009年到2010年是中国内政、外交政策变化巨大的一年,所以带着对中国不同的看法回来了。他在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坚称中国在2000年到2008年之间进行的改革很好,但在那之后风向改变。

沈大伟举起一页绿色标识笔勾画的A4纸,半笑半愠地说:我知道《华尔街日报》的文章发出后会有许多质疑,因此准备了这6点回应。他简要回应:首先看书不能只看封面,评判文章不能只看标题。“我没有选择那样的标题,标题是《华尔街日报》起的,我觉得这个标题没有反映出文章的内容。”他称,其文章是关于中共,而不是关于中国,中国早就存在,以后依然会存在。“我不是预测中国崩溃,而是预测中共延长式的衰落”。

沈大伟表示,对中国媒体对他的个人攻击感到遗憾,并由此认为中国还没做好成为全球大国的准备,因为“全球大国要建设性地应对批评,而不是脸皮薄,过度反应,攻击个人,只以对华友好不友好的视角看问题,要更加成熟地应对各种批评,不是非友即敌那么简单”。

对于有人问:此文发出后,你是否不被允许去中国?沈大伟轻松地说:“告诉你们,我过去两周,接到中国大使馆和中共的3个邀请,将在今后几个月内去中国。”他相信他不会成为新的被禁入中国的美国学者。

沈大伟列举的10个挑战,严重程度或许有所变化,但没有一项是新的,正如他自己所说,这些都不是秘密,而且中国与前苏联不同,他何以得出中共开始进入残局的结论?他回应:中国与苏联确实有许多不同,比如有更多资本、更全球化,与世界更融合,但也有相似点,任何事物都有生命周期。苏联的问题是体制性的,苏联垮台的重要因素是戈尔巴乔夫强推改革带来的震动不是其体制所能适应的,而中国正在进行的反腐和其它改革也要考虑其体制的承受度。他还说,反腐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也要考虑反对力量的集结反扑。

沈大伟把最后一个提问机会给了中评社的“陈先生”。中评社记者问:如果10年、20年后您的预测没有成真,您是否会担心您的学术声誉受损?

沈大伟表示,他做研究、写文章不是由考虑会不会损害声誉作为动因,而是想尽可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研究分析得出的结论。“让我说清楚:我预测的是中共的延长式衰落,那与崩溃是两码事,我说的与章家敦说的不是一回事”,沈大伟抬高声调说,“请别把我当作是与章家敦一伙的(Please don't put me in Gordon Chang's camp),我对中共的分析比他的要细致复杂得多”。

美籍华人章家敦2001年出版《中国即将崩溃》一书,在美国曾引起轰动。多年来他不断重唱“中国崩溃论”,但迟迟不见效,被美国学界许多人视为笑话。

演讲会结束后,中评社记者问沈大伟:您是否因为对中国当前采取的发展模式最担忧?他说是的。再问:那您是否觉得中共只能走“美国模式”才有出路?他连忙摇头:不不不,我不是要推销“华盛顿共识”,我没那么蠢。 

沈大伟(资料图)

王文对话沈大伟:一定要告诉中国人,我不认为中国会崩溃

  • 沈大伟

    沈大伟

    •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教授
  • 王文

    王文

    •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2016-03-01 12:10:18

   http://www.guancha.cn/ShenDaWei/2016_03_01_352547_s.shtml


美国著名的“中国通”——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沈大伟(David Shambaugh)2015年3月在《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中国即将崩溃”的文章,这种突喊“中国崩溃论”的做法不仅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也被很多中国人看成是“对中国发展的不必要干扰”。时隔一年,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在美国与沈大伟进行了一次真诚和坦率的沟通。沈大伟教授表示,愿意公开发表澄清其对“中国即将崩溃”的看法。以下是双方对话主要内容:

本文作者王文对话沈大伟

“我必须要澄清,说中国崩溃不是我本意”

王文:这次我主要来观察美国选举,并有机会见见美国的老朋友。我记得,几年前曾与你一起分析中国“软实力”崛起等议题,对你当时出版《中国走向全球:不完全大国》(相关书评认为,沈大伟在书中的观点是,尽管在外交、全球治理、经济、文化和安全等领域,中国取得了不可否认的成就,但中国仅成功地成为全球事务的参与者,而不是全球大国——编者注)也起到一些帮助。但我的确没有想到,在这本对中国充满善意的专著出版后,怎么在2015年3月突然发表《中国即将崩溃》这样的文章?

沈大伟:谢谢你来看我这位美国老朋友,任何时候我都愿意和你交谈。过去一年,因为那篇文章,许多中国朋友已不认为我是“老朋友”了。而且有很多中国媒体批评我,还不再邀请我去中国,这让我感到很伤心。因为没有任何中国媒体给我解释那篇文章逻辑的机会,也没有在采访我的同时再对我进行批评。在过去40年中,我一直维护着美中关系的发展,而且从我当年在南开大学当学生开始,已连续36年年年访问中国。我还曾在中国生活过5年。我非常关心中国,希望看到中国在各方面取得成功。然而,作为一个学者,我也有专业的责任对中国的发展趋势尽可能地客观分析。我的义务是让国际社会尽可能了解中国。真正的友谊应以诚相待,不掩饰困难,不讳其言。在英语中我们称之为“严酷的爱”。请你一定要转告你在中国的媒体朋友,那些批判我的方式和措辞,我不太喜欢。

王文:其实,中国人一直认为沈大伟教授是理解中国的美国朋友,正因如此,那篇文章发表后舆论哗然。有许多人认为,“沈大伟不是为了中国好,而更像是在诅咒中国”。我想,这是目前中国舆论界与你个人互动的逻辑。

沈大伟:那篇文章标题(《中国即将崩溃》)是个问题。标题并不是我取的,而是《华尔街日报》编辑取的,他们需要博取读者的眼球,为报社赚取更多利润。当我在文章发表前日的晚上知道这个标题后,我让他们改标题,他们回复我:“对不起,大伟(David),已经去印刷了,来不及了。”事实上,我整篇文章的逻辑不是在讨论“中国崩溃”,而是在讨论我关注的中国共产党的收缩(atrophy)问题。2011年由中国的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了我写的《中国共产党:收缩与调适》一书(相关书评认为,该书客观分析和描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或悲观、或乐观、或中间性的分析与预测,同时对近2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和思想上的建设举措提出详尽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判断中国共产党实际上一直处于转型即“收缩与调适”的过程之中——编者注),那篇文章与这本书是一个逻辑。当时那本书在翻译过程中没有删除或改动,我认为中国很自信。但为什么这篇文章就会造成这样的误解呢?

现在,我必须要澄清,我不认为中国会崩溃,我也不希望中国崩溃,我不要中国崩溃,我喜欢稳定,也喜欢中国改革,包括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那篇文章只是我对当下中国的一种分析。许多外国的中国问题专家都在分析中国形势,有的很极端,但中国照样邀请他们去中国讲学,还能与中共领导人和学者进行诚恳和严肃的对话,谈及党务、改革现状以及中国未来的方向。几乎所有外国的中国研究专家(至少在美国)都很关心那些重要问题,并希望能够得到对话和坦诚交流的机会。我的分析正如在那篇文章中讲到,目前的中国改革是所有美国分析人士没有想到的,有些悲观者认为非常糟糕,而我则认为,“会产生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的未来》与《美国的焦虑》

王文:在我看来,中国当下的改革是真改革,比如反腐败。这些改革当然会触犯一些人的实际利益,引起他们的不适。我想,这是正常改革反应,需要更长时间去适应。

沈大伟:我在那篇文章里表达了我的担心,如中国富人外逃,把大量资产转移到国外,显示出对中国未来没有信心;如意识形态出现许多口号,有些宣传与人们真实相法之间的偏差。还有就是反腐败,我表达的很清楚,反腐很好,我非常支持,做的很正确,也很受大众欢迎。我给习近平和王岐山的反腐斗争点赞。腐败是侵蚀党、政府、经济和社会的癌症,必须解决它,否则它可能会导致中国共产党的灭亡。但我在那篇文章中说,反腐败过程中会出现新问题,如很多干部都很害怕,以至于很多人都不作为。他们担心自己的安全。它也产生了党员之间的不信任,还有就是经济下行的问题。

王文:我认为你在文章中提的这些理由事实上是对中国真实情况还不足够了解。我可以简单回应你:一是要把正常移民与资本外逃分开。过去几年,也有成千上万的人放弃美国国籍,那是否也表明美国人对国家未来没有信心呢?中国少数富豪担心“原罪”,采取资本外逃的例子是有的,但大多是正当的移民,是目前全球移民潮的组成部分,但中国人多,移民总量也很大,显得更令人关注。事实上,像马云、王健林、任正非等富豪还都留在中国啊。二是对一些不法之徒的惩治,从后期公布的事实上,他们确是应惩的,不能与所谓“压迫”画等号。三是中国政府对提出的一些发展口号非常注重落实。相反,奥巴马总统也喊口号,8年前他喊“是的,我们能(Yes,We Can)”,但8年过去了,美国似乎改变不大。四是反腐。这获得中国老百姓的高度拥护。显然,反腐不是经济下行原因。中国经济下行更多是主动调整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当下如此巨大基数的经济总量上,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相当于10年前增长2.6%。事实上,中国那么大的体量,不可能永远维系10%的年增长率。为了生态与环境,增速下降也是正常的,而且目前看来,中国经济的结构正在好转。

我马上要出一本《美国的焦虑》的书。美国的问题也相当多。我并不是想为中国当下的不足辩护。我的意思是,中国过去30多年的发展过程,就是问题不断出现、然后不断解决的过程。问题出现与问题解决本身就伴随着进步。我比较困惑的是,为什么上世纪80年代,中国问题更多,但中国改革却得到美国学者与舆论鼓励和支持,现在却没有呢?

沈大伟:你讲的有道理。我希望,咱们之间能有一个对话,我讲中国的未来,你讲美国的焦虑,可以相互点评。所以,在我下一本新书《中国的未来》中,我会列举对中国改革方向的一些判断。在我看来,中国改革和“十三五”规划取决于“有限的改革和有效的治理”。我称其为“软威权主义”。假如中国共产党决定继续政治改革,那么经济改革也会变得顺利。

2015年3月,沈大伟发文称“中国即将崩溃”,引发巨大讨论

“中国改革需要很强势的领导人”

王文:说到改革选项,中国现在走自己的道路,是务实和有针对性的改革。我想,冷战结束以来,中国过去25年肯定是“犯错误最少的大国”。你不觉得吗?

沈大伟:是的。但我认为,中国未来的改革应该是结构性改革,不能像前30年那样。不是调整,需要系统性的改革。比如,中国金融部门需要进行全盘改革。但的确有很多人觉得触动了他们的利益。所以,我也承认,中国改革需要现在这样很强势的领导人。

王文:是,现在的中国改革的确很难,也产生了不少前所未有的挑战。但许多方面也正在改善,变得越来越好。

沈大伟:哦?有哪些变得更好的方面?

王文:我个人认为,至少有三方面:一是平民的发展机会增多,整个社会不是由少数精英垄断。政府鼓励创新、创业,使许多人找到发家致富的机会,现在中国有许多“80后”都是亿万富翁了。二是简政放权,简化审批流程。如果我没记错的话,2015年中国新注册企业比前一年增长21%。三是社会氛围正在变得健康。过去的社会交往充斥着各种饭局,现在人际关系比过去变得简单多了,不必有那么多应酬,甚至拉帮结派。

沈大伟:的确,你讲的核心是创造性、创新性。从韩国、日本的经验看,改革的核心是需要释放创造性。创造性有三个方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来自外部的创新,政府投资引导非常好,自下而上的创新是需要“软政治”来扶持的,创新是全球性的,中国需要和外国更好衔接。只有政治体制改革更开放,创新才会更好,社会才会有更多的机会。

王文:目前中国社会的创新与机会还是不少的。比如我接触到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认为:“应回国发展,中国的机会更多。”再就是我所在的智库过去3年发展很快,这是社会与时代给予我们这批人的机会。但我的核心意思是,仅从3年的时间看中国的发展如何显然太短,更不能就这一轮改革进行结论性的判断。

沈大伟:你讲的对,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但不管怎样,我在分析中国改革发展时是发自内心地希望中国好,不希望中国崩溃。请你一定要把我的这层意思告诉中国人。

(本文原发于3月1日《环球时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法律申明|用户条约|隐私声明|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www.kwcg.ca

GMT-5, 2025-10-7 08:15 , Processed in 0.02936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